中外著名景点介绍.网址

景区介绍

九华山 ,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唐天宝年间(742?756)改名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 ”(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方圆120 公里,总面积33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 117°,北纬30°。

九华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风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九子泉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平冈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闵园竹海、凤凰古松等。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现存寺庙78座,佛像6000余尊。著名的寺庙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上禅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达千余件。山中还有金钱树、叮当鸟、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

南朝时,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圣李白曾数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李白吟九华山诗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

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九华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它处处有景,人移景换,清代时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时景、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

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九华山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唐代大诗人李白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江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后人便削其旧号,易九子山为九华山。

 “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王安石《答平甫舟中望九华》)。九华山不仅以佛教人文景观著称,而且山水雄奇、灵秀,胜迹众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围内,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鸟语伴钟鼓,云雾现奇松。自然风光十分迷人。

九华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众多。有龙溪、缥溪、舒溪、曹溪、濂溪、澜溪、九子溪等,源于九华山各峰之间,逶迤秀丽,闪现于绿树丛中。龙溪上有五龙瀑,飞泻龙池,喷雪跳玉,极为壮观。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处乱弹。舒溪三瀑相连,注入上、中、下雪潭,断崖飞帘,如卷雪浪。

主要景点

圣山缘起

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成为一千多年来僧侣及大众的朝圣地,缘起于新罗国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王族金乔觉(696 794年),24岁时削发为僧,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登上九华,于山深无人僻静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为青阳县闵员外属地,金乔觉向闵氏乞一袈裟地,几亩或数顷都不在话下,何况只是区区一袈裟地,闵氏自然不暇思索、慷慨应允,此时只见金乔觉袈裟轻轻一抖,不料展衣后竟遍覆九座山峰。这使闵员外既十分诧异,又大开眼界、叹未曾有,由静而惊,由惊而喜,心悦诚服地将整座山献给“菩萨”,并为持戒精严、艰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庙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师有了修行道场和收徒弘法的条件。金乔觉由此威名远扬,许多善男信女慕名前来礼拜供养。连新罗国僧众闻说后,也相率渡海来华随侍。闵员外先让其子拜高僧为师,遂后自己亦欣然皈依、精进修行。至今九华山圣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氏父子。

金乔觉驻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唐贞元十年(794年),于九十九岁高龄,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根据金乔老的行持及众多迹象,僧众认定他即地藏菩萨化身,遂建石塔将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称他为“金地藏”菩萨。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由此名声远播、誉满华夏乃至全球,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应化圣地。

九华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别在神光岭、百岁宫、双溪寺。神光岭肉身殿是安置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

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九华山佛教至明初获得显著的发展,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庙90余座(其中9座列为全国重点寺院,30座列为省级重点寺院),有僧尼近600人,自唐代至今,九华山自然形成的僧人肉身达15尊,现可供观瞻的有5尊,其中一尊仁义师太肉身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比丘尼肉身,佛像6300余尊,藏历代经籍、法器等文物2000余件。

真身宝殿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地藏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咸丰七年(1857)大部分殿宇遭兵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1955年和1981年又经两次重修。建筑面积为705平方米。 肉身宝殿,俗称“肉身殿”,又称“肉身塔”,坐落在九华山神光岭(老爷顶)上,为佛教徒朝谒九华圣地的主要场院所,这里因主供地藏菩萨,故与一般佛寺不同。因地藏为幽冥教主,佛门大菩萨,故地位在阎王之上。这里的地藏像与众不同,身躯高大,骨瘦如柴,是其苦修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在地藏造像中可谓独一无二。

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殿高15米,门朝西南,红墙森严,巍峨雄壮。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目仰望,可见南门厅上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塔东侧有明刻石碑《地藏圣迹碑记》,为明万历年间刘光复所撰写。与塔基相平处横一巨石,似人工洞顶,南面镌刻“磐石常安”横幅;北面雕着“神光异彩”四字。

大殿四周回廊上方雕梁画栋,仙鹤、麋鹿等珍禽异兽,牡丹、灵芝诸鲜花奇草,栩栩如生、鲜艳夺目。回廊有石柱20根,南北檐下石柱上均刻有楹联,北边是:“誓度群生离苦趣,愿放慈光转法轮”。南边两副,一副题着:“心同佛定香火直,目极天高海月升”;另一副是:“福被人物无穷尽,慧同日月常瞻依”。两副对联的首字连读是“心目福慧”,表示“心中目前”不离地藏、终能修到“福慧”圆满。

此殿庄严雄伟,是塔殿式建筑,上盖铁瓦,四角有宫殿式翘檐。殿宇面阔三间,进深16米,地面平铺汉白玉石。中央为1.8米高的汉白玉塔基,上矗七层八面木质宝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层八面皆有佛龛,每龛均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共大小不等五十六尊,塑造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塔外为汉白玉神台,上有双手捧圭的十殿阎罗立像,朝奉着“幽冥教主”地藏菩萨。塔基四角有回柱顶梁,塔内是供奉金地藏肉身的三级石塔。塔前悬着镂空八角琉璃灯,终年不分昼夜灯火长明。

九华街

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主要寺庙也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学校、旅店、商店、农舍,游人可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瑕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瑕和尚的装金肉身。

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青阳县城向西南六公里处),“莲花峰”东边山腰的平顶上,系地藏王菩萨金乔觉东渡入唐,卓锡九华一袈裟之地,属九华山佛教协会九十九座开放寺庙之一。圆通寺始建于明朝初期年间,历史悠久,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战乱时期,来九华山后山,带领将军察看地形,见山势峭拔,四季烟云飘渺,每逢秋高气爽,晨雾缭绕,红叶满山,群峦叠翠,环境优雅,宛如世外桃源,常有“莲峰云海”美景显灵,实为修道参禅,修身养心的宝地,遂在此建庙供佛。

化城寺

化城寺四周环山如城,是九华山的开山主寺,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萨道场,是九华的“总丛林”。位于九华街,坐落在芙蓉山下。迎面是一座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莲池,名月牙池,传说为当年地藏放生池。

九华河

灵山九华山;圣水九华河。九华河漂流旅游景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入口处,上接九华山大佛像景区,下连九华山风景区山门牌坊,(庙前六泉口至五溪望华寺,全长四公里)是进入九华山主景区的必经之地。金乔觉当年即是由此溯九华河而上,卓锡九华的。

莲花峰

莲花峰位于九华山北部,海拔937米。主峰兀立,峰顶削尖,万瓣叠嵌,气势峭拔。远眺石骨花胎,如含苞待放的莲花。

主要景点有乔觉禅林、神仙叨酒、云门峰等。

十王峰

九华山最高峰,海拔1342米,其次为七贤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云海翻腾,各展雄姿,气象万干。

九华山山水风景最著者,旧志载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此外,还有龙池飞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台锦簇、狮子峰林、青沟探幽、鱼龙洞府、凤凰古松等名胜。

天台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使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大愿文化园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是九华山打造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和国际重要佛教道场的标志性工程—99米地藏王菩萨露天大铜像,地藏圣像突出了五个世界之最,一是地藏圣像为世界最高;二是采用世界最大汉白玉莲花;三是选用世界室外最大琉璃墙;四是佛光池为世界最大,直径为99米,深度只有20厘米,池底全部铺以金色马赛克的佛光池堪称世界第一。

九华山白云禅林

白云禅林位居九华山莲花佛国西部的凤云山中,茂林修竹,风光秀丽,环境幽雅。凤翥朝东,其西低凹,每遇气候变化,山凹白雾翻腾,继而弥漫九华,所谓“白云深处有奇观”,即指于此。 据《福地考》载,汉有窦子明者,在此修炼,功成,飞生成仙;又载,晋葛洪炼丹,亦成于此。原名“白云观”,汉代以前这里便是有名的道教道场,唐贞元十年因韩国高僧金乔觉圆寂,感应强烈,山石崩摧,灵异遍九华,徒弟遵金乔觉为地藏王菩萨之化示,故白云改称白云禅林,香火隆盛。佛有高僧,道有飞仙,可谓人杰地灵。

九华山平坦禅寺

九华山平坦禅寺坐落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境内,于明代咸化年间(1465-1487年)由开山僧显玉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被毁后由开通募修。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常住僧人百余人,寺院钟鼓常鸣,香火鼎盛时期建有山门殿,放生池,地藏殿,僧寮房寺,建国后由僧宏胜,唯定住持。九华山平坦禅寺建成后将成为十方净土专修道场,供四众弟子研究佛法、弘扬佛法、修身养性、临终助念、持名念佛之活动中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九华镇境内,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阳;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17°43-118°80′,北纬30°24-30°40′之间。[4]

气候特征

●概况

九华山地属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雨集中,梅雨显著。九华山山区气候,既有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总体特征,又有受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影响而形成的阴、凉、湿的山区气候特点。[5]

●气温

九华山从山脚到山顶全年平均气温分别是:一天门15.3℃,龙池庵14.4℃,九华街13.4℃,百岁宫12.5℃,拜经台11.5℃,天台10.6℃,十王峰9.9℃。[6]

●降水

九华山地处皖南,是安徽省多雨地区之一。九华街从19561987年记录统计,年平均降水量2167.8毫米,最大降水量1983年达到2715.6毫米;最小降水量1978年仅1278.6毫米。九华山降水量受下列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一是随海拔高度而变化,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大。青阳县城年平均降水量1721.3毫米,九华山药材场为2247.4毫米,降水量随高度增长率为48毫米/100米。二是汛期雨量集中。59月,青阳县城降水量1019.9毫米,九华山药材场为1401.7毫米,比山下约多400毫米。三是降水的四季分配也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重,随海拔高度而增加,其他三季随海拔高度而减小。四是局部地形对降水量的影响。百岁宫比九华街位置高,但降水量反而少。这是因为百岁宫地处突出的山脊,风速比低凹处九华街较大,小雨滴被风吹走不易下降,故而九华街降水量比百岁宫多。[7]

●环流

九华山是由南北走向、一字形延伸的中低山所组成的山体,由于海拔高度、地形、地势和坡向的不同,因此九华山区各地的风向变化比较混乱。青阳县城以东北到东北偏东为主要风向;桥庵多北风到东北风,其次是南风;九华街四面环山,地势低洼,因而风向混乱;百岁宫多东风和西北风;药材场以东北到南风为主,北风的频率也较高。

九华山无风时间很少。风速大于17/秒的大风年年都有。九华山还经常出现规模较小的地方性的山谷风,其风向与山谷走向一致。这主要是由于热力原因,山坡暴露于太阳光下,形成空气的辐合与辐散所致。白天风沿山谷向山顶吹,称为谷风;夜晚风又沿山谷向山下吹,称为山风。[8]

水文情况

九华山河溪属长江水系一、二级支流的中、上游段,从山体中心部位呈放射状向外流出,镶嵌在山地、丘陵之间。规模最大的为九华河和青通河,它们均为长江一级支流,沿断层和岩层接触带发育。山南以陵阳河和喇叭河规模最大,均向南汇入太平湖,经青弋江入长江。九华山地流出的河流河谷纵剖面呈阶梯状,多裂点、陡坎,形成许多飞瀑,如龙池瀑、九子泉、舒姑泉等。[9]

土壤分布

九华山土壤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拔600米以下发育着淋溶作用强、脱硅富铝作用较明显的红壤,因粘粒的硅铝率略高,游离氧化含量略低,故应属红壤中的黄红壤亚类;海拔600米~1000米,发育着脱硅富铝化作用较强的山地黄棕壤:海拔1000米~1300发育着山地酸性棕壤。在1300米左右的地形低平处,发育有部分山地灌丛草甸土。1000米以上,裸岩面积大,可用的土壤资源面积甚少(裸岩占总面积的70%)。该地段,土壤常残存于岩石缝隙之间,形成特有的岩隙土壤类型,连片分布的土壤不多。

交通指南

自驾:

合肥:合铜黄高速——G318——S219

南京:宁芜高速——沪渝高速——合铜黄高速——G318——S219

南昌:昌九高速——黄小高速——沪渝高速——济广高速——沪渝高速——S219

杭州:杭长高速——沪渝高速——合铜黄高速——G318——S219

武汉:宜黄高速——黄黄高速——沪渝高速——济广高速——沪渝高速——S219

上海:A9——沪渝高速——合铜黄高速——S219

精品留言留言